當(dāng)前位置:首頁 > 資訊中心 > 故事萬乘
生于魯西北大地,目之所及,平平蕩蕩,遠遠尋望,唯有天地相交間的層疊白楊,使人生出無限向往。生于這里難得見一次山水,初見便是那篇篇錦繡,少時啟蒙所見唯有卷卷書本中的無限河山。讀到那高大靜止,便認識了山;讀到遠處波瀾壯闊,便認識了水,在一次次可遇不可求的朗讀中,便有了魯西人獨有的山水情。
少時曾讀不懂宋代吉州青原惟信禪師所說:未參禪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及至后來親見知識,有個入處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而今得個休歇處,依前見山只是山,見水只是水。
再長大些,視野再開闊些,那山便是可以再遠些再高些:向西而行,有巍巍蕩蕩的太行,每每坐車而過,便是源自魯西孩子的一聲聲驚呼:“看,是山”。初次攀登,是可以不吃不喝一口氣到頂,爬的是驚喜是年少的向往。于我而言:這一層層锃亮的臺階兼容著我未曾歷經(jīng)歲月,一座座巍峨的高峰訴說千年不變著歷史,一塊塊各異的石塊也滿載我想聽的故事。
第一次見到海,便是從這里向東而去,看那洋洋灑灑的渤海,第一次有機會觸碰,是循著路人的指引順著陣陣腥咸味,跌跌撞撞跑下路檻,沖入水里,用手撈起一捧海水,用舌尖細細品嘗:果然如課堂所學(xué),這是咸的!更是藍的。
這便是少年眼里的山,少年眼里的水,少年清澈眼神見山也只能是山,見水只能是水。這便是這句佛教禪宗的“三觀”理論第一階段: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
山高聳攀無盡,水淵源戀無窮,這時候?qū)ι顡溥M全部熱情和時間,拿著爬山踏水的力量去所求物質(zhì)精神的積累,意圖物質(zhì)自由,求多,求快……
那又是何時見山不是山?大約也是所追尋的物質(zhì)在眼前蒙了一些蔽障,在被欲望奴隸著在生活里不停地攀登,爬上了這座山巔,眼瞧著又是遠處數(shù)不盡的山峰……
去看想見的山水簡單,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難。見到的,不是心中所想,想見的,終究不能所得,此時見的便不是山。
人生在世,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,物質(zhì)自由并非人人可得,卻在看盡百態(tài)嘗遍冷暖后意外收獲了精神的自由。正所謂足下之年,甫在不惑。這時的妙趣,便是重新認識自己,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,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人生。惟求得個休歇處,置身綠蔭山川中,依前見山只是山,見水只是水。